羅省中華會館福僑會

爭取僑胞一切有關應享之福利事宜

羅省中華會館福僑會

羅省中華會館早於1951年,已設有福僑組,由會館理事5人,兼管一切有關華僑福利事宜。包括中華學校校務、福地墳場等。直至1974年,因僑胞移民增加,對福利之需求亦加劇,會館始將有關福僑工作,分離於學務及福地,各另為一組,同隸於會館之下,分工合作,不久復將「組」改為「會」,各皆擴大組織,以迄於今。

福僑會協助中華會館傳導及爭取僑胞一切有關應享之福利事宜,然對外一切活動與作為,仍作為會館之代表辦理。福僑會之內容組織,亦幾經變更與擴大。其組織規程內有詳細之規定,現有委員21人,每年於年終,中華會館理監事改選主席與監事長時,同時由新任理事會中,選14名理事,監事會中選七名監事,共為21名。組成福僑會委員會,任期一年,福僑會各委員選出後,再集會選正副會長、中英文秘書及其他職員,各員皆義務職,每次中華會館理事會開會時,福僑會負責人應提出會務報告。

曾任福僑會會長者,退任後,仍為該會顧問。曾任會長者有:趙帝培、陳受康夫人林維文、黃偉林、陳天樞、林蔭溥、鄧秉權、馬培道、吳廣澤、司徒一鳴、官永樂、朱章華、李超華、黃偉林、李錫超、陳燦培、吳玉熙、馬樹榮、胡卓球、周賜軒、李錦生、劉國賜。

自中華會館成立之後,中外各級政府對本 社區華人聯絡,多以羅省中華會館為對象。 有關華人福利部份,當由福僑會負責洽商辦 理。福僑會已往工作之最值得大書特書者, 厥於1975年之代表羅省中華會館辦理安置越 南難民之工作。當美國參加越戰結束後,美 國政府由國務院負責,接受17萬5千名越南 難民來美安置。其中大部份為華裔。當時羅 省中華會館主席黃國如,副主席張如灼,福 僑會會長陳天樞,副會長林蔭溥,負責協助 辦理其事,美政府於接受難民來美抵加州海 岸後,即安置於已停用之「品達頓」軍營 ( Camp Pendelton)。

羅省中華會館應國務院難民營主持人之 邀請,並獲得僑社之響應支持,在國務院註冊,成立「羅省中華會館安遺越南難胞工作 委員會」,包括當時會館同仁及其他義務工 作者,辦理其事。黃國如及張如灼被聘為難 民營駐營顧問,該工作委員會,由福僑會會 長陳天樞主持,與張如灼副主席亦出力最 多。義務效勞,工作者包括在營難胞30人。 在營內每日辦公12小時,每週7日,連續四個 月,直至難胞獲得安置為止。由羅省中華會 館負責擔保辦理出營之難胞,先後達280人。

此外,陳天樞會長曾自費前往美東賓州城 另一難民營( Camp Indian-Town Gap, Penn. ),工作兩個月,辦理在營內150名難胞之 遣散及安置工作。難胞工作委員會因全體工 作人員之努力,誠摯合作,成效卓著,備受 政府之贊許。尤難能可貴者,羅省中華會館 將美國政府給付會館之協助難胞辦公費,按 人數比例不分大小各五百美元,全部贈與出 營難胞,俾資補助,此項義舉,使國務院引 以為異,並深致讚許。羅省中華會館此項協 助越南難胞之安遺工作,榮獲美國國會之光 榮紀錄登載,力予讚揚,主持工作人員:黃 國如、張如灼及陳天樞,榮獲國務院獎狀褒揚,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亦頒發獎狀。

1970年,羅省中華會館主席即向市政府申 請華埠服務中心經費。1971年,華埠服務中 心初創時,先是借用華埠美以美教堂二樓辦 公,主持人羅牲靈女士及劉成威先生。當時 由於經費甚少,工作者半為義務性質,後因 華埠社區所隸屬的兩位市議員出力協助,向 市府爭取獲得服務中心經費。羅省中華會館 及福僑會又贊助申請註冊華埠服務中心為非 牟利機構,並獲得批准獨立。

1975年,華埠服務中心在羅省中華會館 主席黃國如,福僑會會長陳天樞的努力爭取 下,又從最初申請之經費每年2千美元,獲得 洛杉磯市政府增加為每年經費四千美元,以 示優遇。以後每年經費皆有增加。該中心服 務工作成績卓著,備受讚揚;行政主任先後 為羅牲靈、朱關本愛、程復欣、潘明秀、劉 鴻安,Karen Blakeney,現任者為伍競群。

1970年至1971年間,華埠老人組織已先後 有四處,即耆英會、敬老會、益壯會,及金 齡會;創辦人依次為林蔭溥、周錫鱗、區鯉 騰及吳玉清。當時在華埠社區老人頗眾,四 個老人組織分別向有關機構申請福利經費, 以致力量分散,事倍功半。1971年,在福僑 會的策動與協調下,成立華僑老人協會成 立,但各個老人會組織仍未能和衷共濟,致 使該協會功能未彰。

1972年,羅省縣政府派福僑會成員陳天 樞、林蔭溥為羅省縣老人委員會委員,任期 三年。彼等在任期內,曾將聯邦政府、縣政 府及市政府管轄下之各項福利種類分析清楚。向各老人會及華埠服務中心詳述。使協 助申請福利金者,知所問津。又華裔老人日 多,亟需一公眾老人大廈,經四老人會、老 人營養餐會及青年輔導會,籌商合作,以促 其成。時耆英會已在華埠日落大道南邊購有 一段地,可供建老人大廈之用。同時亦獲知 現國泰大廈所在之地段,為縣府公地,足供 建大廈之用。該四老人會、營養餐會及青年 輔導會,合組籌建委員會,除上述各團體各 派代表一人外,羅省中華會館及福僑會亦各 派一人參加,推益壯會會長區鯉騰為主席。 積極進行。洛縣有公地,不祇面積廣闊,且 僅以壹美元之象徵式代價,則可取得。當為 最理想之大廈建地。唯需得縣府之准許,幾 經活動、洽商,尤其是代表華埠之羅省中華 會館及福僑會,願出面負責贊助。縣府五名 行政議員中,爭取得多數通過允許。市府之 撥款更為順理成章之事。

於是華裔老人所迫切盼望之大廈,可以水到渠成。但地為公 地,建費為公款。因此,該大廈須為一不分年齡、性別、種族及宗教信仰之多元性服務大廈。故該大廈地在華埠,主辦籌建會,不無傾向偏於華裔老人所利用。然法律上,其他族裔人士合適於規定者,當亦可申請參加。該大廈於一九八四年建成。定名為國泰大廈,有別於專為老人之用者,亦緣於此。 現在所居住者,幾全部為華裔老年同胞。當時華埠服務中心、老人營養餐會、青年輔導會,皆在其處辦事。所作各項服務及活動,對華人社會貢獻與裨益甚大。

華裔老人協會成立於1971年,由敬老會 周鐲麟、甄迺明,耆英會林蔭溥,益壯會區 鯉騰,金齡會吳玉清及各工商業社會團體聯 合組成。當時鑑於華裔老人退休後,生活孤 寂。老人協會,為協助老人需要,因而向政 府申請設立營養餐會,終於獲得加州政府於 一九七三年十月批准成立。及後餐會因工作 緊忙,無法分擔其他一切服務與活動,遂於 一九七六年又向政府申請成立華埠老人服務 中心,餐會服務工作,由服務中心負責。

1973年至77年間,福僑會為協助防止華埠 青少年在暑假中因無所事事而作出不法之行 為,經向洛杉磯市政府申請撥款,獲得辦理 暑期青年工作訓練班,第一年辦理時,請得 名額40名,在華埠工作8星期,獲准參加者, 每人每日工作4小時,給予政府規定最低工 資。申請者曾一度超過2百人,粥少僧多,因 而選取考核標準,係以工作能力強,而家庭 收入低者為準。錄取者,帶薪工作,由福僑 會派員指導,及依照市府規定培訓。工作亦 至輕鬆,工作範圍如:協助清潔華埠街道、 洗刷牆壁上塗鴉、幫助老人營養餐會開餐, 不一而足;工作以安全為重。該訓練班因工 作人員之努力,成績亦佳,從第2年起,市府 核准增加名額至1百名,市議員曾親至華埠參 觀彼等工作多次,亦感滿意,並予嘉許。

自1990年起,福僑會委員陳梓勝(後曾任 羅省中華會館主席)鑑於電腦應用日廣,為 促進華裔青年學習,或可能成為一技之長, 自費提供電腦技工學習訓練班,並自行免費 授課;教授電子基本原理、電腦邏輯、系統 及實驗課程等。訓練班設在羅省中華學校及 華僑文教第一中心,因設備所限,雖未能廣 收青年學生,但前後約有2百餘人修完此項課 程。

福僑會除關注華人權益及福利外,亦同 樣關心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等對社會造成的影 響。1994年,洛杉磯北嶺大地震,羅省中華 會館主席馬樹榮及福僑會成員等眾僑領前往 聖費南度活動中心紅十字會救難所慰問災 民,並代表捐贈善款1萬1千美元。

近年來,福僑會繼續秉承組織精神,關心 社區,特別是涉及華人權益的,例如洛縣衛 生局對中餐文化認知不同,訂定的溫度與存 放等之衛生標準及方式與中餐烹調相逆,致 令業者被迫停業,生活大受影響。福僑會逐 出面透過華裔民選官員與衛生局官員溝通, 邀請衛生官員到羅省中華會館舉辦講座,使 廣大中餐業者能現場聆聽法規要求,同時直 接反映他們工作時所遇到的各種困難,最後 達到互相合作及諒解的效果。

隨著越來越多新移民的來到,華裔人口結 構改變和地遷移等因素,福僑會邀請專業人 士舉辦移民法律、健康、保險理財等講座, 幫助新移民認識不斷改革的移民法規,指導 耆老健康保健的知識。

2018年會長李錦生舉辦多場理財講座,幫 助僑民了解如何管理信用,以及理財保險的 相關教育講座。

2019年,福僑會會長劉國賜嘗試擴大福僑 範圍,2月舉辦趙瑞德先生新書發佈會,書 本內容是教導少企業,如何進軍中國大陸市 場,對於本地華人有意返大陸創業係有一定 幫助,3月與婦女新運會合辦角聲步行及義買 籌款,籌得2,000多元;其後又到華埠服務中 心幫助市民申請加州糧食補助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