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岡薪傳於東漢時期的桃園結義,劉關張
趙四姓以忠義仁勇之精神聯宗。
龍岡之名,起於清康熙初年,廣東開平
縣單水口地方,有龍岡古廟一所,廟內供
奉劉、關、張、趙四先祖神像。廣肇通志記
戴「龍岡古廟記」之原文:「昔人言山不
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是
知深山大澤之外,亦有英靈神物之憑居。惟
斯地也,脈出雲山,氣運珠海,盤旋起伏,
勢若蟠龍,中起一小山岡,若龍首之昂空,
故老傳言,每當風雨晦冥之夕,恆見岡山雲
霧迷濛,直升宵漢,若有神物噓氣於其間,
因名之曰「龍岡」焉。業權本屬山草步鄉劉
姓所有,附近各姓以其地有靈氣,如龍脈所
鍾,均欲據奪,劉姓族小,以強鄰虎視,恐
釀爭端,乃集劉、關、張、趙四姓人士商決
興建祠廟於岡上。塑奉漢昭烈帝,關壯繆
侯、張桓侯、趙順平侯,及諸葛武候諸神
像,並名之曰「龍岡古廟」以杜覬覦者謀。
斯乃龍岡古廟得名之由來也。爰澀筆而為之
記,康熙元年,里人翰林院編修劉文舉撰。
」緣龍岡之組織乃從此而發祥,該地為台
山、新會、開平三縣交界處、當地同胞到海
外謀生者最早,我僑居美國之四姓宗親,於
遜清光緒初年即於舊金山布碌侖港首先建造
龍岡古廟,宣統二年舊金山龍岡公所大樓落
成,為四姓僑胞聯絡中心。
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秘魯以至澳洲各
地區,均先後成立龍岡親義公所;1949年成
立美洲龍岡公所;1960年秋台灣和香港龍岡
組織成立,同時世界龍岡親義總會在港亦開
始籌備,1963年9月,世界龍岡親義總會在香港正式成立,1970年,泰國、日本、韓國
龍岡親義總會次第組成,1967年馬來西亞十
四個龍岡單位及四姓宗親組織成為馬來西亞
龍岡親義總會。新加坡劉、關、張、趙「古
城會館」其成立迄今已逾一百年。歐洲龍岡
親義總會於1978年成立。近年有阿根廷及金
門、花蓮縣、高雄市、台中市龍岡單位亦相
繼成立。龍岡親族在各地區都彰顯了「桃園
結拜千秋頌,忠義仁永萬代傳」的精神。
追溯我中國人來美移居洛杉磯,始自1862 年,那時因美國要召募勞工來建築西部至洛 杉磯的鐵路,由是我來美的劉、關、張、趙 四姓兄弟與別姓同胞,亦紛紛應徵湧入洛杉 磯,聚居羅省街(原稱黑人巷),因華人聚 居日多,逐漸形成為一個華埠。由於羅省街 各種族聚居,人事複雜,種族之間,時發生 毆打喋血事件,我四姓兄弟,為要生存,自 衛,與聯誼,遂於1870年組成羅省龍岡公 所,及至1928年,美洲龍岡公所第一屆懇親 大會,通過將龍岡、親義、或睦親等公所, 合併改稱為龍岡親義公所。迨至1887年,華 埠發生火災,羅省街被夷為平地,本公所無 法倖免。經過此場祝融災難後,本公所便遷 往新華埠(現時的聯合火車站),其時新華 埠約有華僑七千多人,可算繁榮了。
1945年,法院判決將此新華埠選為聯合 火車站的地點;本公所為未雨綢繆計,遂在 北百老匯街的現址,興建二層樓建築物,無 奈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政府統制物資,不得 不暫時停工,等到1948年物資解禁後繼續施 工,終於翌年夏季,全部工程完竣。本公所 於1949年7月10日舉行新樓落成典禮,當時 各埠的四姓代表也應邀參加,晚上分別假座 金城、大星、石塘仙館、翠花樓、萬香等酒 家宴客,赴宴者千餘人,嘉賓雲集,盛況空 前!
為適應當時的需求,特發展下列的革新會
務:
1.擴大內部組織:龍岡公所內部組織,
分理事會與監事會,轄統名義軒,於1950年
並增添婦女部,此舉是開僑社有婦女部組織
之先河。本公所的主席及監察委員選任辦
法,1976年起,由四姓順序輪流選任正主席
及監察委員長(卸任後,正主席任顧問,四
年後,如遇有空缺,晉升監督,四年後稱
元老),其餘三姓擔任副主席;並設有福
利組、聯絡組、青年部,及附設三個委員
會:(1)樓業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本公所的產業。(2)獎學金委員會:成立於1980年,當
時曾以幸運抽獎(獎品是一部汽車)的方式
籌募基金。(3)慈善委員會,本公所於1964年
向加州政府立案;1984年復申請登記為非牟
利機構。
2.增加例行性活動:本公所每月均舉行
一次例行性活動;如每月召開一次理監事暨
名義軒聯席會議,商討各項會務進行,以及
社會福利公益事業之推動;其他的例行性活
動,多以發揚中華文化,和灌輸倫理觀念的
意義為主;例如:農曆新年、除夕、及春節
都舉行宴會聯歡;慶祝雙親節、感恩節及四
先祖的寶誕、慶祝建樓紀念等節日必舉行祭
祖及茶會。1962年起,又增加4月4日舉行的
世界龍岡日的祭祖活動(4月4日合有四姓一
家,四海一家親的意義)。每次舉行上述的
例行性活動時,都有遊藝,或瑞獅助慶;如
每年的春宴,自1956年起,我們都在禮堂架
搭戲台,上演粵劇,以娛大眾,惟近年改為
民族舞蹈,又提供以卡拉OK伴唱。
3.瑞獅與國術:這是青年男女會員的健身
與聯誼活動。名義軒的瑞獅團,由於歷年得
到來自祖國的武藝高強的宗親師父劉渭的領
導,使瑞獅團生氣蓬勃,轟動僑社,名滿天
下。本公所或僑社有什麼慶典時,瑞獅團都
派出瑞獅助慶;每年在春節期間,我們都應
邀義務為中華學校籌募經費,而沿途採青賀
年,又可繁榮商業。我們從事此種善舉,四
十年來從未中斷效力。現在我瑞獅團的國術
訓練,是義務教導的,不收任何費用;逢星
期五、六晚間在本公所禮堂訓練,來學者以
青年學生居多。
4.合唱團:成立於1983年,為僑社第一個
合唱團組織;每逢星期五、日上午10時30分
至12時,在本公所禮堂練習,並以卡拉OK伴
唱。
5.參與外埠集會:各地龍岡親義公所如有
什麼慶典,我們必組團前往祝賀,尤以參加
美洲龍岡及世界龍岡召開四年一度的懇親代
表大會為然。
6.參與出版季刊:為求溝通各地龍岡公所
的消息,本公所於1956年響應美洲龍岡親義
總公所創辦龍岡季刊,迄今該季刊已出版至
第一百五十九期。
7.美洲的四姓兄弟曾於1960年發起組織「
世界龍岡親義總會」,簡稱「世總」,會址
初設在香港,1968年遷往台北,後來(1972
年)才搬進自購的會址裡:台北市長安東路
百福大廈四樓全座。「世總」轄下的龍岡單
位,全球現有一百四十七個,宗親人數三百
多萬人,佔華僑人口七分之一。
8.參與籌建學校:我們為響應「世總」的號
召要在香港設立一所龍岡中小學,復得港府
配地興建校舍,遂於1977年先後開辦了。龍
岡小學位於香港柴灣漁村,校舍樓高七層,
龍岡中學位於九龍界限街。
9.五十年代,本公所成立排球隊、粵劇
音樂社;七十年代,本公所的足球隊曾參加
僑界主辦的足球賽;八十年代,本公所的籃
球隊不僅參加華人運動會獲得亞軍,並代表
洛杉磯到紐約比賽;時至今日,每年春宴,
籃球隊都與舊金山的龍岡公所籃球隊進行比
賽。
10.主辦美洲龍岡親義公所懇親大會:1998
年欣逢美洲龍岡親義公所五十週年慶,本公
所盛大籌辦懇親大會,當天的大遊行由聯邦
大法官劉成威擔任大禮官,由洛杉磯市警局
摩托車隊開道,花車及千人組成浩浩蕩蕩的
遊行隊伍,最特別的是其中三輛花車載著穿
著漢代服飾三國人物,扮演三個著名的民間
故事:「趙子龍單騎救主」、「關公千里送
嫂」和「古城會」。名義軒四頭代表劉關張
趙的瑞獅在主席台前表演「古城會」。全部
活動吸引萬人觀看。籌備委員會並主編五十
週年紀念特刊,懇親大會為期四天,圓滿落
幕。
1972年以後,本公所成員擔任中華會館主
席或監事長者有張廷幹、張如灼、劉子鎮、
趙尚賢、劉建民、張自豪、趙帝培、張蓀
甫、劉國豪。出任僑務委員者有趙尚賢、張
永中、劉建民、張成勳、關崇律、張自豪。
僑選立法委員有張蓀甫。
在主流社會有民選議員或教育委員,有
趙美心、劉璿卿、劉雲平、張曼君、黃趙
企晨、張勝雄、劉達強、趙譚美生、胡張燕燕、張金生等。
本公所的會務,固然要靠大家的努力, 始能發展,然而亦費了各位顧問、監督、 元老,暨各級職員不少的心思,但主席的功 勞,也不可抹煞的。在1967年以前,曾任本 公所正主席一職而又有用籍可查者,計有: 張輝培、趙帝培、張喜洲、劉賢納、關榮 桂、張子峰、劉儒潑、劉彼得等(上述有連 任數屆者)。
縱觀百年來羅省龍岡親義公所的過去,已 創下了不少的光榮史跡。但願我四姓宗人, 勿以現狀而躊躇滿志,今後理當再接再厲, 秉承先祖「忠義仁勇」的精神,團結一致, 戮力同心,共謀所務的發展,進而為僑社及 民族前途而奉獻一份心力!
The association was founded at Tao Yua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Lew, Quan, Cheong and
Chew four surnames were united to one under the
family spirits of loyalty, justice, kindness, and courage.
In 1876, the families of Lew, Quan, Cheong,
and Chew built a "Lung Kong Ancient
Temple" in the heart of San Francisco Chinatown, a replica of the same Temple in Shui Kou
County, Kaiping built in 1662 as a place of worship
and meetings. As years passed, more four-family
members arrived in San Francisco.
Around 1895, two four-family associations had
organized: the San Francisco Lung Kong Association and the San Francisco Mu Tin Association
(later changing its name to Ming Yee Association).
The former engaged in fraternal activities such as
providing a place for meetings, promoting social
activities for members, and aiding newly arrived
member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The
latter was form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its members
from unfair hostility.
The California Gold Rus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in the mid-1800s led
many men, especially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to immigrate to Los Angeles, California. Due
to social hostilities and discrimination, most immigrants were forced to stay in the downtown Los Angeles St. area.
Many different family groups started to form
family associations. In 1870, Los Angeles Lung Kong was founded and in 1928, the associations
merged and was renamed Lung Kong Tin Yee Association. In 1887, a huge fre in Chinatown left
Los Angeles St razed to the ground. The association was forced to move to the new Chinatown(the
current Union Station). There, the new Chinatown
had around seven thousand Chinese residents and
was pretty prosperous.
In 1945, the court ruled that new Chinatown was selected as a railway station, the association was planning for the rain thus built a two-story building on North Broadway. The construction was completed in 1949 and the inauguration ceremony of the new building was held on July 10 the same year.
Every year, the association will sponsor the Chinatown Chinese elementary school by organizing fundraising activities and to support its martial arts lions group. Annually, scholarships are granted to members' kids and grandkids for their academic excellence.
For the past century, the association had created many glorious histories.
Hopefully, the later generation. of the four surnames will not be self- satisfied and should
make persistent efforts, adhere to the spirit of the
ancestors" loyal and benevolence; work together and seek common deeds for the community and the people.
年份 | 主席 |
1967 | 劉尊拔 |
1968 | 關兆聰 |
1969 | 張培達 |
1970 | 趙偉康 |
1971 | 劉儒鉅 |
1972 | 關添錦 |
1973 | 張如灼 |
1974 | 趙持英 |
1975 | 劉根祥 |
1976 | 關炳強 |
1977 | 張灼意 |
1978 | 趙華育 |
1979 | 劉子鎮 |
1980 | 關勳錫 |
1981 | 張廷威 |
1982 | 趙達湛 |
1983 | 劉希源 |
1984 | 關崇律 |
1985 | 張蓀甫 |
1986 | 趙子襄 |
1987 | 劉根榮 |
1988 | 關燦仕 |
1989 | 張廣就 |
1990 | 趙尚賢 |
1991 | 劉振培 |
1992 | 關光振 |
1993 | 張錫藻 |
1994 | 趙泰來 |
1995 | 劉識 |
1996 | 關植漢 |
1997 | 張相堂 |
1998 | 趙汝逵 |
1999 | 劉賢愛 |
2000 | 關秉樞 |
年份 | 主席 |
2001 | 張永中 |
2002 | 趙教仁 |
2003 | 劉榮波 |
2004 | 關文煥 |
2005 | 張自豪 |
2006 | 趙尚賢 |
2007 | 劉渭 |
2008 | 關梓暖 |
2009 | 張志聖 |
2010 | 趙錦棠 |
2011 | 劉國豪 |
2012 | 關文英 |
2013 | 張榮贊 |
2014 | 趙汝逵 |
2015 | 劉光明 |
2016 | 關質聰 |
2017 | 張國雄 |
2018 | 趙榮 |
2019 | 劉健峰 |
2020 | 關天成 |
2021 | 張鵬輝 |
2022 | 趙關遠 |
2023 | |
2024 | |
2025 |